先进高强度钢是具有复相组织的材料,通过严格控制加热和冷却工艺达到所要的化学成分和复相微结构,并采用各种强化机制来实现不同强度、延展性、韧性和疲劳性能。先进高强度钢包括双相钢、复相钢、铁素体+贝氏体钢(FB)、马氏体钢、相变诱导塑性钢、热成型钢和孪生诱发塑性钢。**和*二代先进高强度钢均能满足不同部件的使用要求。例如,复相钢和相变诱导塑性钢用在汽车的碰撞区域,其吸能作用大。对于乘员舱的结构件,特别是高强钢,如马氏体和热成型钢可提高安全性能。 目前强度区分的界限尚无统一规定,**高强度钢较早是为了满足飞机结构上需要的高比强度(强度/密度)的材料而研制的,由于铝合金强度已经能够达到600MPa左右,铝的密度是2.7,铁的密度是7.8,大约其各自的合金密度比约为2~3倍左右,故要求钢的强度必须提高到1500~1800MPa左右,其比强度才能够与铝合金匹配,才能够代替铝合金做结构件,所以,通常认为只有强度能够达到≥1500MPa以上的才能够称之为**高强度钢。 高强钢是相对碳素结构钢而言,一般是以Q235(碳钢)为界的,习惯上是把低合金结构钢称为高强钢,即强度在Q295以上的结构钢为高强钢。而屈服强度在1 370MPa(140 kgf/mm2)以上,抗拉强度在1 620 MPa(165 kgf/mm2)以上的合金钢称**高强度钢。一般抗拉强度大于120kgf/mm2的为高强度钢,抗拉强度大于150kgf/mm2的钢为**高强度钢。 在过去,钢铁的抗拉强度**过550兆帕,可以归为先进高强度钢,而抗拉强度**过780兆帕归为**高强度钢,然而,当下多相先进高强度钢的较低抗拉强度是440兆帕,因此将强度作为界定先进高强钢的标准不再适用。抗拉强度为1000兆帕的先进高强度钢通常也称之为1GPa钢。*三代先进高强度钢有望在低成本前提下实现相当或更优的性能。